<nobr id="lhagm"><tt id="lhagm"><tr id="lhagm"></tr></tt></nobr>
<thead id="lhagm"></thead>
    <font id="lhagm"><del id="lhagm"><track id="lhagm"></track></del></font>
    <optgroup id="lhagm"><tt id="lhagm"></tt></optgroup>

        <nobr id="lhagm"><tt id="lhagm"><p id="lhagm"></p></tt></nobr>
        <delect id="lhagm"><option id="lhagm"><big id="lhagm"></big></option></delect>
        <optgroup id="lhagm"><del id="lhagm"><tr id="lhagm"></tr></del></optgroup>
          <font id="lhagm"><ol id="lhagm"></ol></font>
          <optgroup id="lhagm"><del id="lhagm"></del></optgroup>
          歡迎光臨山西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聞中心News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13903470418
          山西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聯 系  人:王總

          聯系電話:13903470418

          固定電話:0357-4523660

          QQ 號碼:149341833

          聯系地址: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晉韓

          東路50米

          行業動態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焦爐調火工崗位工藝技術操作標準
          發布人:山西長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官網】|山西脫硫脫硝|山西除塵設備|山西機械加工|    發布時間:2018-06-19

          1  測量設備的使用及維護

          1.1調火測量溫度和壓力主要用紅外測溫儀和焦爐微壓數字測量儀。

          1.2紅外測溫儀使用時,要先檢查電量是否夠用,發射率調整是否準確,測溫儀是否校正準確與合格證。

          1.3要輕拿輕放,定期檢查與校表,要有專人妥善保管。

          1.4要保持紅外測溫儀目鏡干凈,測溫儀要防止雨水,下雨時測溫要打傘防止損壞測溫儀。

          1.5長時間不用的紅外測溫儀,應將電池取出。

          1.6不讀數或壓力超過表的范圍時,應立即關閉考克。


          2  技術規定

          1.1燃燒室所有火道在交換后20秒,不得高于1450℃,不得低于1100℃。

          1.2硅磚蓄熱室溫度不得超過1320℃,不得低于900℃。

          1.3小煙道溫度不得高于450℃,不得低于250℃。

          1.4分煙道溫度不得高于400℃。

          1.5焦餅中心溫度(出爐前30分鐘)應為950~1050℃,上下兩點溫差不應超過100℃。

          1.6爐頂空間溫度應為800±50℃。

          1.7高爐煤氣支管壓力不得低于500Pa(機焦側煤氣管道),一般保持在900~1100Pa;焦爐煤氣主管壓力不得低于500Pa,一般保持在3000-5000Pa。

          1.8用混合煤氣時,焦爐煤氣主管壓力應大于高爐煤氣支管壓力200Pa以上,體積混合比一般為3~5%,******不超過7%。

          1.9空氣過剩系數,用高爐煤氣加熱時為1.15~1.20,用焦爐煤氣時為1.20~1.25。

          1.10看火孔壓力為0~5Pa。

          1.11在吸氣管正下方的炭化室底部壓力,在結焦末期(推焦前30分鐘)不小于5Pa,其波動范圍不應超過10Pa。

          1.12高爐煤氣加減考克開度偏差不應超過±3mm,焦爐煤氣交換考克加減考克開度偏差不應超過±3mm,關閉時不應超過±5mm。

          1.13打看火孔蓋,必須有帶橫梁(橫梁長>120mm)的長1.5米左右的鐵鉤子。


          3  一般操作

          3.1直行溫度測量:

          3.1.1測量標準火道為7、26眼。

          3.1.2火道測溫點為火道底部三角區。

          3.1.3 測溫前與交換機對好表,交換后5分鐘開始測量,測量下降氣流標準火道,由交換機端焦側開始,機側返回。每個交換測量時間4~5分鐘,每分鐘測9~11個火道,連續兩個交換內測完,測完后換算為交換后20秒的溫度,并計算各項系數。

          3.1.4打開的看火孔蓋不應超過4個,不能使煤粉雜物掉入立火道內,測完后立即用鉤蓋好。

          3.1.5立火道冒煙、冒火或因裝煤有礙測溫時,可錯眼測量,但要注明其火眼號。

          3.1.6同一火道兩次測溫相差±30℃,平均溫度相差±7℃以上時,應查明原因,如原因不明,應重測或抽測,并將測定結果記在溫度帳上。

          3.1.7直行溫度與其平均溫度相差不應超過±20℃,邊爐不應超過±30℃。

          3.1.8下雪、降雨大時,不應測量。

          3.1.9 K均系數計算;

          K均=〔(M-A機)+(M-A焦)〕/2 M

          式中:M- -焦爐燃燒室數(檢修爐、緩沖爐除外);

          A機—機側測溫火道溫度超過平均溫度±20℃(邊爐±30℃)的個數;

          A焦—焦側測溫火道溫度超過平均±20℃(邊爐±30℃)的個數;

          3.2橫墻溫度的測量

          3.2.1交換后5分鐘開始測量下降氣流立火道,單號燃燒室從機側開始,雙號燃燒室從焦側開始,每個交換測10排,均在10分鐘內測完。

          3.2.2測溫地點:為火道底部三角區

          3.2.3繪制橫排曲線,計算溫度系數,橫排溫度從第4至25火道應逐漸上升,在此區間內,每個火道溫度與標準曲線溫度相差±20℃(小曲線),±10℃(十排曲線),±7℃(全爐曲線)以上為不合格火道,橫排標準線應根據機、焦側溫度差畫出,橫排溫度系數用K橫表示:

          3.2.4 K橫計算

          K橫=(28-W)/ 28

          式中:W—由3火道至30火道的各火道溫度與標準線相差超過規定的不合格火道數,分別繪制小曲線,十排曲線,全爐曲線,并計算出各曲線的橫排系數。

          3.3爐頭溫度的測量

          3.3.1交換后5分鐘開始測量下降氣流立火道溫度,從交換機端焦側開始,機側返回,每次測量時間不應超過6分鐘,兩個交換測完全爐。

          3.3.2計算爐頭溫度系數:爐頭溫度應以爐頭焦餅成熟為標準,與標準溫度相差不應超過150℃,

          3.3.3 K爐計算

          K爐頭=〔(M-B機)+(M-B焦)〕/ 2M

          式中:

          K頭—爐頭溫度系數,

          B機—機側爐頭溫度與機側爐頭平均溫度(邊爐除外)相差±50℃以上的火道數目(邊爐不計系數),

          B焦—焦側爐頭溫度與焦側爐頭平均溫度(邊爐除外)相差±50℃以上的火道數(邊爐不計系數),

          3.4焦餅中心溫度的測量

          3.4.1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測量焦餅中心溫度:

          更換加熱煤氣時,

          變更結焦時間時(根據需要進行)。

          3.4.2選擇結焦時間、溫度正常的爐號。

          3.4.3平好煤后,打開上升管蓋或高壓氨水,從裝煤孔測量炭化室內煤線高度,然后換上特制帶孔的裝煤孔蓋、孔中心要對準炭化室中心。

          3.4.4將不同長度的內部清潔的φ45mm無縫鋼管分別垂直地插入爐內,機焦側各1個特制裝煤孔蓋,鐵管長度:6600mm、4500mm、2350mm,共計6根不彎曲的鐵管。

          3.4.5鐵管與爐蓋接觸處用石棉繩,煤泥封閉,管的端部用鐵板或蓋蓋好。

          3.4.6出焦前3小時測******次溫度,以后每隔半小時測一次。

          3.4.7測量時,應用紅外測溫儀測各管的******溫度,如管內有煙,可滴入少量水,待煙散溫度恢復正常后再測,如管子漏應重作。

          3.4.8***后一次測量應在推焦前0.5小時進行,其各管******溫度即為各點焦餅中心溫度,兩側中部兩點的溫度平均值即為焦餅中心溫度,并應計算出兩側焦餅上、下溫度。

          3.4.9溫度全部測完后,關閉橋管翻板,打開上升管,將管拔出,平直放到指定地點。

          3.4.10測量焦線并觀察成熟情況。

          3.4.11在測焦餅的同時測量該碳化室兩邊相鄰燃燒室的橫排溫度,并記錄當時的加熱制度。

          3.4.12焦餅推出后,立即測量碳化室墻面溫度。

          3.5炭化室墻面溫度的測量:

          3.5.1炭化室墻面溫度與焦餅中心溫度同時測量。

          3.5.2上下兩點溫度差不應超過70℃。

          3.5.3與推焦班長聯系好,不往爐內扔爐頭焦。

          3.5.4當機、焦側爐門對好后,爐蓋全部蓋上,上升管蓋打開。從焦側開始,打開一個爐口測一個,測完蓋好蓋,依次進行下去。

          3.5.5用紅外測溫儀測量與焦餅中心溫度相同部位的炭化室墻面溫度。

          3.5.6測量地點:a、從炭化室算起,第二層或第三層磚;b、相當于燃燒室火焰跨越孔測量順序是從上向下測兩面爐墻,上、中、下三點一垂直線,但應注意不要測量到石墨上。

          3.6冷卻溫度的測量:

          3.6.1選擇相鄰的加熱正常的直行標準火道進行測量,一個人每個交換只測一個火道溫度。

          3.6.2采用5—2推焦串序時,選擇4~6個燃燒室,測量下降氣流立火道溫度。

          3.6.3交換后20秒進行******次測量,從交換后起每一分鐘測一次,直至交換前3分鐘為止,機焦側全部測完不得超過4小時。

          3.6.4機焦側分別算出所測標準火道在各時間測量的平均溫度,并算出與20秒溫度的差值,然后繪制出冷卻曲線。

          3.6.5按測量直行溫度順序與速度將全爐分為若干段,根據各區段測溫時間與換向后20秒的時間間隔,確定冷卻溫度,作為直行溫度換算為交換后20秒內的冷卻校正值。

          3.6.6當結焦時間或加熱制度發生較大變化時,應重測。

          3.7爐頂空間溫度的測量:

          3.7.1準備好長度為1500mm鎳鉻熱電偶、毫伏計、玻璃溫度計和帶測溫孔的爐蓋。

          3.7.2在正常結焦情況下,在某炭化室2/3的結焦時間進行測量。

          3.7.3選定炭化室,在測量時間前半小時,將機側爐蓋換上帶測溫孔的爐蓋,插入熱電偶,封好爐蓋和上升管蓋,并嚴密爐蓋與熱電偶間空隙。

          3.7.4測溫爐蓋的孔眼應位于炭化室中心線上,不得偏離,否則會使測出的溫度偏高。

          3.7.5測溫過程中,焦爐嚴禁負壓,否則會使測出溫度偏高。

          3.7.6測溫時,用砂紙打光熱電偶冷端接線柱引線,校正毫伏計零點,并放平毫伏計后,即可接通并讀數。

          3.7.7用玻璃溫度計(在測量前或后)靠近熱電偶冷端測出冷端溫度。

          3.7.8毫伏計讀數加上冷端溫度,即為爐頂空間溫度。

          3.7.9測完后,取出熱電偶,應小心輕放,勿使彎曲、碰斷,毫伏計正負端應閉合,以免指針碰壞。蓋好爐蓋和上升管蓋。

          3.8焦爐蓄熱室頂部溫度測量

          3.8.1蓄熱室頂部溫度測點一般選在蓄熱室頂部******溫度處,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

          3.8.2燒焦爐煤氣時,測上升氣流蓄熱室,交換后立即開始測量,從交換機端的焦側測起,按順序測完,由機側返回交換機端。

          3.8.3燒高爐煤氣時,測下降氣流蓄熱室,交換前5~10分鐘從交換機端的焦側開始,由機側返回,在相鄰兩個交換內測完。

          3.8.4測完每一個畜熱室溫度應隨即蓋好測溫孔蓋子。

          3.8.5測完溫度后,將紅外線測溫儀連接到電腦,打開焦爐溫度軟件,輸出溫度,查看機焦側蓄熱室頂部溫度平均值及************值,并上帳。。

          3.8.6蓄熱室溫度每月測量兩次(每半月測一次),當平均溫度接近極限或蓄熱室已有下火等情況應增加測量次數。

          3.8.7硅磚蓄熱室頂部溫度應控制在1320℃以下,當蓄熱室溫度過高時,應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防止發生高溫事故。

          3.9蓄頂吸力的測量與調節

          3.9.1選擇橫墻溫度、空氣過剩系數好,爐體嚴密,吸力穩定的蓄熱室為標準號,標準號******選擇在爐組中間。

          3.9.2每個蓄頂吸力與標準號蓄熱室頂部吸力比較,下降氣流不能超過±3Pa,上升氣流不能超過±2Pa。

          3.9.3調整同氣流兩個標準號吸力時,應在交換后同一時間進行。

          3.9.4測量前,測壓接頭處連接嚴密,測壓孔暢通。

          3.9.5測量時,附機與標準蓄熱室相連,主機接被測的蓄熱室。

          3.9.6交換后5分鐘開始測量,一個交換測完一側的上升或下降氣流與標準蓄熱室的吸力差,根據測量結果,參考直行、橫排溫度溫度,調整每個蓄熱室和標準蓄熱室之間的吸力差,一般盡量少動為宜。

          3.9.7調節下降氣流吸力時,可調節廢氣瓣翻板。

          3.9.8當用高爐煤氣時,調節上升氣流煤氣吸力時,可更換支管孔板。

          3.9.9當用焦爐煤氣時,調節上升氣流蓄頂吸力、只調節空氣量。

          3.9.10全爐吸力過大或過小時,可變動分煙道吸力。

          3.9.11各分煙道翻板,廢氣瓣小翻板應處于靈活好使,有調節余地應保持蓄頂吸力。

          3.9.12記錄當時加熱制度。

          3.10蓄熱室阻力的測量

          3.10.1用焦爐微壓數字測量儀進行。

          3.10.2交換后5分鐘在下降氣流測量,兩個交換測完一側。

          3.10.3將主機接到廢氣瓣處,附機接蓄熱室頂部,垂直于氣流的方向,同時插入,讀出的壓差即為該蓄熱室的阻力。

          3.11炭化室底部壓力的測量

          3.11.1事先檢查吸氣管正下方炭化室爐門有無測壓孔,何時出焦。

          3.11.2在裝煤后將鐵管末端用石棉繩堵嚴,平斜地插入爐內焦炭的孔隙處,其中測壓孔距炭化室底300mm,管長1.2米,¢40mm。

          3.11.3推焦前3小時開始測量,每半小時測量一次,推焦前30分鐘進行***后一次測量。

          3.11.4測量前將測壓鐵管釬子捅透直至冒黃煙為止。皮管一端與測壓管相連,另一端與測壓表相連。

          3.11.5與上升管工、爐蓋工聯系好,不要打開上升管蓋,并檢查蒸汽是否關嚴。

          3.11.6當集氣管壓力穩定于規定范圍內,與爐臺聯系,上下同時讀數,如此三次,求平均值,然后將集氣管壓力每變動一次,則重復上述操作一次。

          3.11.7變動集氣管壓力不得少于3次,其中必須有一次使炭化室底部壓力為負值。如用人工調節時,注意不要將翻板關嚴。

          3.11.8當炭化室底部壓力低于5Pa時,應將集氣管壓力提高,使炭化室底部壓力保持在5Pa,并記錄此時的集氣管壓力值。該壓力值即為這一結焦時間下的集氣管壓力。

          3.11.9測完后,拔出管子,用絲堵或石棉繩堵嚴堵孔。

          3.12看火孔壓力的測量

          3.12.1將鐵管插入焦爐標準火道(鐵管插入深度300mm),用膠皮管連接焦爐標準火道與焦爐微壓數字測量儀,測出******值。

          3.12.2交換5分鐘從焦側開始測量,將鐵管依次插入各燃燒室的標準火道,讀出各標準火道的壓力值,焦側測完后,再按上述方式從機側返回,均在兩個交換內測完全爐(各爐均測上升氣流)。

          3.12.3應在不出爐或檢修時進行。

          3.12.4看火孔壓力在各種周轉時間下,均應控制在0-5Pa范圍內。

          3.13五點壓力的測量:

          3.13.1選擇燃燒室溫度正常,相鄰炭化室處于結焦中期,燃燒系統各部位調節裝置完善,爐體嚴密的燃燒系統內進行測量。

          3.13.2測量時,在蓄熱室走廊用兩臺焦爐微壓數字測量儀分別測量上升氣流蓄熱室頂部吸力和下降氣流蓄熱室頂部吸力,在爐頂使用一臺焦爐微壓數字測量儀,測量與所測蓄熱室相連的燃燒室標準火道的看火孔壓力。

          3.13.3交換后五分鐘三臺測量儀同時讀數,每隔一分鐘讀一次共讀三次,接著測煤氣蓄熱室與空氣蓄熱室的壓差,以及異向氣流蓄熱室壓差,蓄熱室頂與小煙道測壓孔的壓差。換向后再按上述方向進行測量。測量完畢,換算出五點壓力,繪制五點壓力曲線,并記錄好當時的加熱制度。

          3.13.4繪制壓力曲線的方法:

          把測得各部位的數據,按讀數次數算出平均值。用平均值繪制壓力曲線。曲線表的縱軸為看火孔、跨越孔、立火道底、蓄熱室頂篦子磚、小煙道等部位底坐標,橫軸為吸力值底坐標。相同部位上升與下降氣流吸力差,代表該加熱系統的阻力。


          4  調節操作

          4.1更換高爐煤氣孔板

          4.1.1在上升氣流進行,關死加減旋塞,打開孔板盒蓋板,先用“CO”監測器看CO濃度,是否超標,確認CO含量在******范圍內,再檢查原孔板與記錄是否相同,換好新孔板后,把蓋板恢復正常。

          4.1.2打開加減考克,檢查孔板盒是否漏氣,確認正常后方可離開。

          4.1.3做好更換記錄。

          4.2更換焦爐煤氣孔板:

          4.2.1先關閉加減考克;

          4.2.2按規定的尺寸更換;

          4.2.3卸下的孔板必須檢查其尺寸是否與原記錄相符;

          4.2.4上孔板必須在其兩面加石棉墊,并涂上鉛油(或黃油),但不應抹的過厚以免影響孔徑。然后把螺絲上緊,不得漏氣。

          4.3更換高爐煤氣小孔板,

          4.3.1關閉加減考克,打開孔板盒蓋板,用一氧化碳報警器試漏,確認無煤氣后,抽出孔板,檢查其尺寸與記錄是否相符;

          4.3.2將新孔板換好,然后把蓋板恢復正常;

          4.3.3打開加減考克,檢查是否漏氣,并做好更換記錄。

          4.4更換焦爐煤氣噴咀:

          4.4.1在下降氣流進行;

          4.4.2卸下小支管絲堵,用丁字搬手將噴咀卸下,檢查其尺寸是否與記錄相符,把量好尺寸的新噴咀擰好。上好絲堵,在上升氣流時,檢查是否漏氣;

          4.2.3上噴咀時,要注意上正、上緊、上平。

          4.5撥調節磚

          4.5.1根據溫度情況,用鉤子適當地撥動調節磚的開度。

          4.5.2撥磚時不要碰壞調節磚,不應將磚掉入斜道內。

          4.5.3如鉤子燒壞,應立即拿出平直。

          4.6換調節磚

          4.6.1根據溫度的情況,可適當撥動或更換調節磚,更換前要量好尺寸,并充分預熱。

          4.6.2用帶鉤子的扦子伸入爐內,將調節磚撥至需要位置,或將換出的調節磚提出,放入預熱好的調節磚,注意不要掉入斜道內。

          4.6.3做好調節磚的更換記錄。


          5  維護操作

          5.1吹掃蓄熱室格子磚

          5.1.1檢修時切斷消火車、推焦車磨電道的電源后,方可進行;

          5.1.2在下降氣流進行,打開清掃孔,將風管插入吹掃。吹掃時時刻刻掌握吹風方向,禁止把風吹向隔墻。

          5.1.3與交換機工聯系好,交換前2分鐘關閉風管考克,抽出風管,將清掃孔封嚴,待下降氣流時繼續清掃。

          5.1.4風管壓力應在0.35MPa以上。

          5.2火把實驗:

          5.2.1取得動火證后,準備好防火工具;

          5.2.2與交換機工聯系好,交換時、低壓時、停止實驗;

          5.2.3點著火把,在所屬的煤氣設備、附屬設備、廢氣盤單叉、蓄熱室封墻試漏;

          5.2.4發現著火時,應立即堵漏;

          5.3清掃小煙道:

          5.3.1應在下降氣流進行;

          5.3.2清掃時應關閉加減考克,卸開空氣風門蓋板;

          5.3.3將耙子伸入煙道內,把灰扒至端部取出或用氣抽子抽凈,要防止灰塵進入小煙道和一米管內;

          5.3.4將地下室頂部的小煙道清掃孔打開,用風由小煙道頭部來回清掃,注意風向要朝前不要朝上;

          5.3.5清掃完后,封嚴蓋擰緊蓋板,打開加減考克,對于高爐煤氣加熱的焦爐,要注意試漏。

          5.4清掃水封

          5.4.1將冷凝水放掉,考克關嚴,往水封內通蒸汽或壓縮空氣,使焦油和煤氣贓物從滿流孔流出。

          5.4.2清掃完畢,恢復原來狀態。

          5.5清掃廢氣瓣內部:

          5.5.1在下降氣流進行,將加減考克關嚴,卸下廢氣瓣正面蓋板。

          5.5.2先用扁鏟鏟去污垢,然后用壓縮空氣吹掃內部灰塵;

          5.5.3提起煤氣砣,清掃加工面積灰.

          5.5.4清掃后落下煤氣砣,將蓋板抹上鉛油蓋好,擰緊螺。

          5.5.5打開加減考克,檢查上升氣流吸力是否正常,并做適當調節。

          5.6清掃加減考克芯子:

          5.6.1在下降氣流進行,關嚴加減考克側面蓋板;

          5.6.2將芯子內積灰擦凈,上好蓋板,將加減考克升至原來位置、。

          5.7清掃橫管

          5.7.1關閉加減考克,卸下交換考克,支住彎曲,防止卡大鏈,打開機焦側堵板,將小支管全部堵嚴;

          5.7.2用壓縮空氣,從機側吹入,輕敲橫管使灰吹出;

          5.7.3清掃后,恢復原來位置,開加減考克,檢查是否漏氣;

          5.7.4相鄰兩個燃燒室的管道不得同時進行清掃。

          5.8透噴嘴

          5.8.1關閉處理號的加減考克;

          5.8.2打開四通管絲堵,如內有鐵絲應取出,用螺絲桿子伸入噴嘴內,向左右旋轉,清掃干凈后,再將取出的鐵絲放回原處;

          5.8.3透好后,上好絲堵擰緊,

          5.8.4打開加減考克,并檢查是否漏氣;

          5.9透磚煤氣道:

          5.9.1開始操作前要戴好******帽,長袖手套,檢查磚煤氣道時,要用玻璃板觀察,以防******;

          5.9.2打開不上煤氣的主管堵,伸入釬子上、下移動,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捅倒燈頭磚或折斷,釬子卡住時,要慢慢拉下來;

          5.9.3正當交換時,釬子拔不出來,要立即關閉加減考克,待拔出后再開之;

          5.9.4如透不通,可將小支管堵嚴,使其不上煤氣,用空氣燒1~2個交換后再透;


          6 特殊操作

          6.1焦爐停止加熱的條件和操作步驟:

          6.1.1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停止加熱:

          6.1.1.1煤氣主管壓力低于500Pa時;

          6.1.1.2煤氣管道損壞而影響******操作時;

          6.1.1.3煙道系統發生故障,無法保持必要吸力時 ;

          6.1.1.4有計劃或其他事故而造成長時間停止出焦時;

          6.1.1.5交換設備(交換機和交換鏈條)發生事故,并在短期內不能修復而影響正常交換時;

          6.1.2停止加熱步驟:

          6.1.2.1切斷自動交換電源,立即用手動交換,將交換考克或煤氣關閉,如同時停電,應先切斷電源,對上離合器,用手搖裝置進行上述操作,(液壓交換機使用換向閥,并注意交換方向,手壓進行操作);

          6.1.2.2將壓力、吸力調節機搬桿打到固定位置,減小兩側吸力,使標準蓄熱室頂部吸力較正常大10~20Pa;

          6.1.2.3關閉兩側加減考克;

          6.1.2.4關閉所有儀表開關(壓力計除外)

          6.1.2.5加減考克未嚴時,嚴禁將交換考克打開,或煤氣砣提到開啟狀態;

          6.1.2.6將廢氣瓣進風口用①石棉板蓋上,留5~10mm縫隙;

          6.1.2.7按30分鐘交換廢氣和進風口,加減考克沒關時,嚴禁將交換考克打開或將煤氣砣提起;

          6.1.2.8停止加熱時間較長時,集氣管壓力應較正常大20~30Pa,停止推焦,如有空爐應裝完煤(停止加熱時間超過0.5小時);

          6.1.2.9如停止加熱時間較長,應關閉機焦側開閉器,停止預熱器運行;

          6.2恢復加熱時的條件和步驟:

          6.2.1恢復加熱的條件:

          當影響焦爐加熱的故障已經排除和煤氣主管壓力恢復到2500Pa以上時,并與調度室聯系取得同意后,即按規定步驟,向爐內送煤氣恢復加熱;

          6.2.2送煤氣時的操作步驟:

          6.2.2.1將管內的積水放凈,水封槽保持滿流,開正支管開閉器和壓力翻板;

          6.2.2.2打開煤氣管道上的放散管放散10分鐘左右(管道壓力出現零時,必須用蒸汽吹掃管道,清掃15分鐘后,再用煤氣吹掃,煤氣吹入后停止蒸汽,若煤氣管道保持正壓,停止加熱半小時之內,可不用蒸汽清掃),開始取樣做爆發實驗,合格后慢慢關閉放散管。

          6.2.2.3將進風門開度和吸力恢復正常狀態;

          6.2.2.4專人看壓力,送煤氣過程中主管壓力低于1000Pa時,應停止送煤氣;

          6.2.2.5檢查交換機是否處于正常加熱狀態,然后從管道末端開始逐個打開上升氣流加減考克(開1/3),兩個交換送完;

          6.2..6打開所有儀表導管上的考克,并運轉調節機,恢復正常加熱制度;

          6.2.2.7立火道溫度低于著火點時,應先向立火道內投入引火物,然后給煤氣并檢查燃燒情況使其正常;

          6.2.2.8煤氣送入爐內開始推焦,恢復生產并根據溫度情況,調整加熱制度;

          6.2.2.9當用焦爐煤氣加熱時,煤氣送完后,可以運轉預熱器;

          6.2.3送煤氣注意事項:

          6.2.3.1不能同時往兩座焦爐送煤氣;

          6.2.3.2其他焦爐交換時不能送煤氣;

          6.2.3.2放散時通知爐頂操作人員和下風側人員;

          6.2.3.4放散及送煤氣過程中附近40米范圍內禁止火源,地下室煙道走廊禁止放易燃易爆品;

          6.2.3.5送煤氣時停止推焦;

          6.3切換煤氣

          6.3.1準備工作

          6.3.1.1換煤氣前必須將所換煤氣的所屬設備檢修完善齊全、并試運轉使其靈活、嚴密、管道內積水放凈、水封槽保持滿流。

          6.3.1.2管道內有盲板時,應事先與煤氣防護站聯系抽出盲板。

          6.3.1.3換煤氣前主管壓力應在2500Pa以上,放散15分鐘后,取樣做爆發試驗,合格后關閉放散管,方可換煤氣。

          6.3.1.4換煤氣時,要有專人看壓力和檢查煤氣設備,當主管壓力小于1000Pa或發生其它不正常情況時,應停送煤氣。

          6.3.2高爐煤氣換焦爐煤氣的步驟:

          6.3.2.1關閉混合煤氣開閉器;

          6.3.2.2交換機由自動交換改為手動交換;

          6.3.2.3從管道末端開始,逐個關閉下降氣流機、焦側高爐煤氣加減考克,卸下煤氣砣小鏈,連接好煤氣廢氣瓣上的進風門蓋板,同時拿下石棉板,進風門開度改為焦爐煤氣的小鐵板;

          6.3.2.4用交換機進行手動交換;

          6.3.2.5從管道末端逐個打開焦爐煤氣加減考克(打開1/3~1/2),往爐內送煤氣;

          6.3.2.6按時進行交換,兩個交換內換完;

          6.3.2.7更換后,停止高爐煤氣調節機和儀表,使用焦爐煤氣調節機和儀表,并將煙道吸力,煤氣流量進風門開度等,改為焦爐煤氣加熱即解決;

          6.3.2.8高爐煤氣管道長期停止使用時,應和煤氣防護站聯系,堵上盲板,并清掃高爐煤氣管道;

          6.3.2.9換完煤氣后,立即進行燃燒情況檢查;

          6.3.2.10換完煤氣后及時匯報管制中心;

          6.3.2.11注意事項同送煤氣

          6.3.3焦爐煤氣換為高爐煤氣的操作步驟:

          6.3.3.1高爐煤氣主管壓力2500Pa以上時方可更換;

          6.3.3.2停止除炭孔和焦爐煤氣預熱器運轉;

          6.3.3.3交換后切斷自動交換電源;

          6.3.3.4將下降氣流的煤氣廢氣瓣上的進風口用石棉板墊好,蓋好蓋板、擰緊,將小鏈或軸卸掉,將空氣進風口改為使用高爐煤氣的進風口,將煤氣砣(或小鏈)上好;

          6.3.3.5交換機用手動進行交換;

          6.3.3.6煙道吸力增加到使用焦爐煤氣時1.6倍左右;

          6.3.3.7順次關閉焦爐煤氣加減考克同時逐個打開機、焦側上升氣流的高爐煤氣加減考克(打開1/2);

          6.3.3.8檢查燃燒情況,調整加熱制度(煤氣流量、吸力、溫度、風門開度等);

          6.3.3.9對煤氣管道,廢氣瓣及所屬設備進行試漏;

          6.3.3.10更換完畢后,立即匯報管制中心;

          6.3.3.11注意事項同上;

          6.4延長結焦時間:

          6.4.1根據結焦時間的延長,確定相應的標準溫度,但不得低于1200℃。

          6.4.2根據標準溫度,變更加熱制度,在減煤氣量時,支管壓力不應低于300Pa,當主管壓力過低時,可關加減考克或更換煤氣孔板進行調節。

          6.4.3延長結焦時間的幅度:(同煤氣工)。

          6.4.4個別爐號結焦時間延長時,應適當減少相鄰燃燒室的煤氣量和空氣量,若溫度過高可關加減考克處理,但要注意溫度變化情況,保證相鄰號正常出焦。

          6.4.5適當的調節廢氣瓣進風門開度。

          6.5縮短結焦時間:

          6.5.1縮短結焦時間時,根據時間長短,制定相應的加熱制度,注意加煤氣量時,支管壓力不能太大。

          6.5.2縮短結焦時間的幅度:(同煤氣工)

          6.6事故處理:

          6.6.1著小火時:

          6.6.1.1降低管道內煤氣壓力,但不低于200Pa,嚴禁管道負壓;

          6.6.1.2用黃泥濕麻袋將火撲滅;

          6.6.1.3戴好防毒面具進行堵漏;

          6.6.2著大火或管道爆炸時:

          6.6.2.1立即停止加熱;

          6.6.2.2降低管道壓力,但不低于200Pa,嚴禁管道負壓;

          6.6.2.3往管道內通蒸汽,打開放散管,逐漸關閉煤氣開閉器;

          6.6.2.4將管道堵盲板進行堵漏處理;

          6.6.2.5橫排管著火時,關閉加減考克,處理后才能送氣;

          6.7地下室動火及加熱煤氣管道堵塞處理;

          6.7.1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并采取防火措施后才進行。

          6.7.2準備好防火工具,滅火機、黃泥沙等并有專人負責監督聯系;

          6.7.3在交換前兩分鐘要停止動火。

          6.7.4因回收煤氣質量導致管道加減旋塞堵塞時,要安排停止加熱清掃。

          6.7.5清掃時,操作人員不準站在正對煤氣沖出的方向。

          6.7.6動作要迅速敏捷,清掃完畢后,立即關閉加減考克。

          6.7.7每次只能處理一個考克,******禁止相鄰考克同時進行。

          6.7.8不允許交換時進行操作。

          6.7.9著火時,立即關閉加減考克。

          6.8熱修在爐頭炭化室進行爐墻打洞(小面積)處理斜道時,對燃燒室溫度的處理:

          6.8.1扒焦前3~4小時,停止相應火道煤氣供熱;

          6.8.2將停止加熱火道的噴嘴用石棉繩堵死,爾后上好管帽,使其嚴密;

          6.8.3控制爐頭溫度,一般情況不低于650~700℃,特殊情況另行考慮;

          6.8.4推焦前1小時,將所堵噴嘴石棉繩取出,恢復加熱;

          6.9燒橫排管:

          6.9.1燒前必須打動火報告,批準后方可進行工作;

          6.9.2準備好滅火器材:石棉布、滅火器、相鄰考克用石棉布包好,以免著火。

          6.9.3確認排號無誤后方可關閉加減考克。

          6.9.4將交換考克卸下后“U”型管注入水,避免出現煤氣處漏。

          6.9.5點火后,地下室必須有專人監測,操作人員必須帶防毒面具,以免中毒,燒時站在上風側。

          6.9.6燒空后,上好交換考克,并做火把實驗,確認無漏氣方可撤離現場。

          附表:   調火崗位加熱制度等檢查測量周期表


          contact us聯系我們
          •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曲沃縣晉韓東路50米
          • 郵箱:13903470418@163.com
          • 0357-4523660 13903470418
          • 149341833
          • 備案號:晉ICP備13007710號-1
          focus on關注我們
          <nobr id="lhagm"><tt id="lhagm"><tr id="lhagm"></tr></tt></nobr>
          <thead id="lhagm"></thead>
            <font id="lhagm"><del id="lhagm"><track id="lhagm"></track></del></font>
            <optgroup id="lhagm"><tt id="lhagm"></tt></optgroup>

                <nobr id="lhagm"><tt id="lhagm"><p id="lhagm"></p></tt></nobr>
                <delect id="lhagm"><option id="lhagm"><big id="lhagm"></big></option></delect>
                <optgroup id="lhagm"><del id="lhagm"><tr id="lhagm"></tr></del></optgroup>
                  <font id="lhagm"><ol id="lhagm"></ol></font>
                  <optgroup id="lhagm"><del id="lhagm"></del></optgroup>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